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青年校友】安静:接纳与倾听,守护“美丽心灵”
发布日期:2023-08-30   浏览次数:

undefined

安静,女,汉族,1982年1月生。2008届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硕士。现任职于北京回龙观医院,担任副主任心理治疗师,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危机干预部主任。自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括自杀预防与干预、重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自杀者亲友的危机干预等相关科研、临床和科普宣传工作。

安静用三个词描述了她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首先是助人。作为医疗系统的一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就注定了她的助人性质,要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及时干预。其次是自我成长。在治疗的过程中,作为医生她也会不断去反思,会对人生有很多的感悟,所以是一个自我成长的一个路径。“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如果没有自我成长,就无法实现为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是持续性地努力。安静提到,随着工作日渐深入,会发现有特别多的事情等待完成。从最初简单的门诊排班,到后来授课讲座,同时你要学习新领域新知识,做科研,参与编书写书等。我们发现,人的一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一直努力,没有停歇,在忙碌中步入正轨、走向成熟、成就自我。

安静校友参加北京城市广播节目

公共安全的“急救师”: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安静就被抽调至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防控组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期间,她结合自身经验,发挥危机干预专业优势,为制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针对各类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指导文件提供了技术支撑。除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外,她还积极参与了整体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收集疫情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接听疫情相关的全国咨询电话,为湖北武汉前方工作组防控组开展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做好后方支撑等。
在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作为心理疏导的专业人员,她24小时封闭值班,随时待命,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电话。“咨询者中,有的需要把心理压抑的情绪抒发出来,我们就认真疏导;有的可能会有失控反应,或者发泄情绪,我们就耐心倾听;有的不愿多讲,我们就静静陪伴,有时候我们更多的就是做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她说。

疫情期间安静校友担任核酸检测工作人员

至暗时刻的“陪伴者”: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作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安静一直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了马航失事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她提到,重大突发事件会给当事人、目击者乃至亲人等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可能出现应激反应等,也会对受害人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提到马航失事的危机干预时,她表示,“可能现场就是说这个人就没有了,很多是失控的,会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所以就需要快速地去做出判断,要协调各方的力量,能够给予相对比较积极的一些服务和干预”。

此外,突发事件包括工作场所中的自杀事件、伤医事件、工作中的意外事故等,安静需要根据危机事件的类型、受影响人群特点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和团体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安静于2022年申请到了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建设项目。

校园心理的“守门员”: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
安静在校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创伤危机及学生自杀干预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也延续了自己的研究,申请了北京市首发专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和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项目,探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心理危机工作中的重要机制。2022年,安静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校园自杀预防干预守门人》项目,致力于我国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此外,她还参与多个自杀相关的课题,如农药合理管理对于降低中国自杀率的影响等,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T1分区的文章4篇。她探索了贪食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校园守门人项目的效果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自杀行为等。
安静常年在中国妇女杂志、北京日报、健康报、健康时报等媒体发表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方面的科普文章,助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长期为高校和中学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工作,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安静校友在卫生健康系统表彰推进会现场

当问到如何看待现在的学生焦虑问题时,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未来长着呢。不用太聚焦当下,一定要更往长远看,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文字:杨茜茜

图片由校友本人提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