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14年前拜会洪学智上将的情景
金鸣峰 (美国休斯顿)
2006年11月20日,中国军事史上唯一曾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担任过解放军总后勤部长多年的洪学智将军与世长辞,享年94岁;11月27日,洪学智将军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火化,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均前往八宝山作最后的送别。
笔者在美国休斯顿从互联网上读到上述消息之后,不禁沉浸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14年前,笔者有幸到洪学智将军的住所拜访,当面聆听教诲,并与这位中国著名将领在他的将军小院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记得那是在1992年的金秋时节,笔者在位于北京市学院路的中国地质大学担任宣传部长和校刊主编。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11月创办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是本校1965届毕业生。那时地大正在筹备举行40周年校庆庆典,笔者因为从1984年起就担任学校宣传部的负责工作,对校内外情况比较熟悉,故被程业勋校长任命为校庆活动筹委会在新闻宣传方面的负责人,同时也与筹委会秘书处一道,负责收集中央领导人对地大40周年大庆的贺信与题词。
9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吃完午饭刚回到办公室上班,就接到校庆办公室主任孙善学的电话:“金老师,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的秘书打来电话,要我们派人去取回洪副主席给我们地大校庆的题词,程校长叫我们俩一起去,车已派好,我们出发吧……。”“好啊,去洪学智将军的家里,机会难得呀!”笔者当即放下手头的活儿,与孙善学主任一道,前往洪学智将军的住所。
那是在万寿路附近的一个僻静小区。地质大学的车开到大院门口时,哨兵验看了一下介绍信,就放行我们直接开车到洪将军的小院门口了。我们正要敲门,小院门一下开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与我们分别握手:“你们是地质大学的孙主任和金主编吧?我是洪副主席的秘书,请跟我进来谈吧。”
第一次走进一位共和国上将的家居小院, 不禁令笔者扫描了一眼院内。将军的院子并不大,约莫三、四十平米,院子里布置也十分简单,花草树木都修理得整整齐齐。正房门口还放着似乎刚刚浇过水的几盆鲜花。另一边有扇大门关闭着,可能是方便于汽车直接将洪将军送到起居室门口。
秘书将我们两人直接带进了正房建筑的第一间屋:“这是首长的会客室。首长还在休息,他昨晚已经把题词写好了,你们先看看吧。”秘书说着就拿出了几张上好宣纸写成的书法题词展到我们面前。展开第一张, 我们看到了指挥过千军万马作战,建国后又担任多年中国军队“头号粮草官”的洪将军挥手写下的十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创办一流的地质大学。
笔者和孙主任看到第一张纸下面还有两张,心想洪将军是否还给我们写了第二张啊?正欲详问,突然背后的门开了,一位身材魁梧,满面慈祥的八旬老人走了出来。秘书一看,连忙迎上:“首长,您起来啦?我还以为您要多睡一会儿呢!”
“地质大学的朋友们来啦,我那能睡得着啊?”“来,两位快坐, 我们来聊聊你们的地质大学……”。洪将军与笔者两人一一握手,然后分别坐在了会客室的沙发上。
年近80的洪老将军耳聪目明,精神很好,性格更是爽朗。我们先后把地质大学准备搞40周年大庆的一些筹备情况向他作了汇报,老将军连连称好。他随后说,“你们地质部的老部长李四光和孙大光我都认识,现任部长朱训我也知道。你们的地质工作很重要,国家的矿产资源都靠你们找。北京地质学院也很有名气,现在全国政协的好几位常委和委员都是你们大学的老教授。这次你们搞校庆,我们全国政协的李瑞环主席亲自为你们题词,我也表示一下祝贺吧!”
洪老将军说完站起身来,从秘书手里拿过那几张写好的书法说,“我的书法没他们的好,昨天我写了三份,你们看看满意哪一幅就挑哪一幅吧!”孙善学主任看完后说,“洪老,我看三份都好,要不都给我们吧!”“哦,那不行,三幅字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其中有两幅一定是次品,我不能让次品流传出去了。”老将军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
我们只好尊重洪老将军的意见,挑选了其中最好的一幅带回学校。
短暂的会见很快结束了。我们告辞走出会客室时,老将军也走到院子里来送我们。这时我们突然想起来,刚才一直忙着说话,看书法,忘记了照相。笔者这时抓住最后的机会赶紧掏出随身带的照相机问道:洪老,我们可以合影留个念吗?
“好,我们就以这个房子为背景来照几张。”说完,令人敬慕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副主席分别与笔者和孙善学主任留下了这珍贵的合影纪念。
中国军队最著名的后勤总指挥官洪学智将军带着崇高的荣誉仙逝了,但是他那刚劲威武的军人风度与和蔼可亲的笑容,在笔者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