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勇胜表示,进入新时代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长远谋划与推动落实并重,取得了举世瞩目、影响广泛的成就。二十大报告在对未来的工作布局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听完报告后对国家高质量发展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加期待,对今后的工作更有干劲。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教育研究院教授储祖旺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把文化卓越作为2030年奋斗目标之一,形成了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单位。学校党委加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工协同,进一步研究阐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回信精神,弘扬地质报国精神和地质“三光荣”精神;坚持学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结合学校“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学科特色,进一步创新发展地大实践文化、攀登文化、地球知识科普传播文化、自然教育等特色文化,把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与实践作为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获得者、工程学院教授殷坤龙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实现了全民普及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人民受教育的水平与公平得到了保证。改革开放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高等教育的水平整体达到了世界第一方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更加艰巨,更需要科学谋划,坚定信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元保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需要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我们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研水平,做出一流的创新成果,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上下功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卫华说,作为一名高校教育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肩负起创新的使命,做强特色,重视培育“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回答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合格卷”,回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育卷”,回答好知难而进、勇攀高峰的“科技攻关卷”,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学校早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环境学院教授王全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们要坚持党旗引领,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努力奋进,为实现“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昌锐说,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直面纷繁复杂的世界环境,沉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不迫,笃定前行,“五位一体”建设恢宏磅礴,硕果累累;“四个全面”建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性辉煌成就。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伦澈说,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教育靠人民”的发展思想,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共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汇聚起实现“教育梦”“强国梦”“幸福梦”的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实验室主任、思政系副主任曹阳表示,作为一名光荣的思政课教师,我将不断提升理论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研究工作当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导“强国一代”的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郭琳炜说,在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期,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新在发展中的战略核心作用,不仅把自己的研究做深、做实,还要将研究中锻炼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应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历史主动性的创新型时代人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珠宝学院2020级宝石学博士研究生陈超洋表示,要努力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不忘地质报国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科研创新本领,面对重大重点科研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任阔表示,当今时代下,我们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地质学子,我会牢记主席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注重实践探索,行走于祖国的山川大河之间,用所学所知,进行地质勘探,实地研究。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育研究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21级研究生陈燕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教育脱贫取得巨大成就,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成为新一轮改革目标。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定会注重自我的全面发展,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周俊章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应敢想敢做,善做善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感触颇深。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把人生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陈雨蛟谈到,作为00后的青年,我们应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新任务的主力军。身为一名学生骨干,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投入丰富的实践提升自己,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2019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黄润林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道德情操,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定当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西部基层教育服务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