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曾代表祖国第一次在发达国家找到金矿,为中国地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探险家,他创造了首次穿越北极格陵兰大冰盖、首次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首次徒步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的傲人成绩;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他始终保持地质初心,出版5本科普专著,做了上百场科普讲座,影响了无数下一代。他就是原云南省地矿厅副厅长、中国地质大学云南校友会会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84届校友费宣,一个脚下是山河湖海、心中有星辰和梦想的地质人。
2024年5月28日,作者采访了费宣,深入了解了他的传奇故事。
1949年,费宣出生在云南昆明。他从小酷爱读书,李四光的事迹深深影响了他。1965年,电影《年青的一代》在全国各地火热上映。此时,正值初中毕业,他立志要做一个为祖国寻找富饶矿藏的地质人。当年,他以第一志愿考入了昆明地质学校钻探专业。
1969年中专毕业后,费宣被分配到云南省地矿局下属地质大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1982年,他考入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师从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家殷鸿福。
1982年3月,殷鸿福刚刚放弃美国公司的邀请,回到武汉地质学院担任地质系副教授。作为殷鸿福老师班上年龄较大的学生,费宣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很快找到了学习的“秘方”。
1984年毕业后,他被提拔到副队长的位置。第二年,出任云南省地矿厅副厅长。
1993年,受时任地矿部部长的朱训委派,费宣带领两名地质专家来到西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仅用一年多时间找到了一座金矿,顺利完成了国家第一个海外矿权开发、转让项目。
1996年,费宣带队在老挝万象平原成功勘探并开发了世界储量最大的钾盐矿床,2003年正式投入生产。
1997年,费宣离开云南省地矿厅,以开创者的身份担任云南省开发投资公司主要领导,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该公司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企业,并进入了了世界五百强的行列。
在撒哈拉沙漠过生日,在北极看极光,在美国66号公路上度过66岁大寿……对于费宣来说,2007年退休后,精彩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开始。
从2008年起,费宣和云南省著名探险家金飞豹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穿越北极格陵兰岛冰盖探险活动”“中国人首次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探险考察活动”“中国人徒步全程考察滇越铁路活动”“自行车骑行东南亚七国友谊信使活动”“自行车环岛台湾骑行活动”。2015年6月至8月,他和金飞豹组织骑行团队完成了“中国人自行车骑行横跨美国交流活动”, 把昆明市市长的友谊信件,送到了沿途8个美国城市市长的手中。
在与金飞豹共同探险的同时,费宣还参加了很多登山、户外运动。2010年,他登上了5396米的哈巴雪山、6200米的雀儿山;2012年,他徒步穿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进行地质科学考察;2013年7月,他徒步翻越怒江-金沙江沿线,考察了碧罗雪山的第四纪冰川,向云南省政府写出了打造怒江冰川地质公园的建议;2014年4月,他徒步到达北纬90度,成为徒步到达北极点年龄最大的中国人;2016年5月,他参加巴西奥运会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完成了个人的第一个半程国际马拉松长跑;2016年7月,他登上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
在户外探险时,费宣总随身携带着罗盘、放大镜和地质锤。2009年6月,在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他发现了4个矿产地,其中有2个金矿、一个铀矿和一个黑云母矿。探险结束后,他把这些矿产地的GPS坐标、矿石标本和矿产露头的情况无偿提供给了中国的海外地矿机构,其中有些地区已获得可喜的开发成果。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由于出色的户外探险活动,费宣先后获评“全国登山健身明星““最佳探索奖”“云南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当代徐霞客”“寻找地球最美游客”活动获奖者等称号。
如今,不知疲倦的费宣仍然在路上。他说:“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那么有限,作为一名地质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呼吁人们珍爱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在世界各地进行的科学探险、考察、户外活动,使费宣收集了大量的野外资料、地质图片等,何不把这些文图资料转换成科普读物,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地球呢?
2008年,完成格陵兰冰盖探险后,费宣不仅创作了《探险格陵兰》一书,还完成了《格陵兰岛地质矿产简况》的论文。2013年,《探险格陵兰》德文版《冰上印痕》在欧洲发行。
2016年9月,中国首部手绘地质科普图书《46亿年的时空穿越—云南地质之旅》正式出版,被评为云南年度十大优秀科普读物;2018年,费宣作讲解的《红土秘境》节目在央视十套播出;2019年,《撒哈拉:穿越的足迹》出版;2021年,《46亿年,穿越地球》出版。
为了让更多下一代掌握地球知识,退休后,费宣结合自己多年的地质工作和科学探险经历,主动到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各机关事业单位等,做义务科普讲座达上百场。
聆听完费宣校友的谈话后,我们被他深深打动了。费宣校友从青年时代就把自己献给了地质事业,退休后仍然为下一代传递地质知识。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享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顺利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像费宣校友那样,不断追求梦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勇攀自然和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