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7日至31日,由中央组织部主办的全国市(地、州、盟)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委党校举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负责农村党建的处长,各市(地、州、盟)党委组织部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涉农区(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共431人参加培训,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式并讲话。根据培训安排,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2012届工程管理专业校友翁新强同志作为全国村党组织书记代表,以《带领群众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题作交流发言,受到参训学员好评。
带领群众做好“土特产”文章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
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他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感到心潮澎湃、备受鼓舞。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小新川村立足自身特色,抢抓发展机遇,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五味子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小新川村鸟瞰图
下面,我以五味子产业为例,简要汇报下我们发展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体会和启示。
一、立足“土”的资源,找准发展方向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武汉,从事销售行业,虽然有了不错的收入,但始终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2014年秋,我回到小新川村陪父母过节,在与乡亲们的闲聊中,听说一个小学同学在煤窑打工出了事故,心里很痛惜,再看到村里抛荒的土地,陈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悠闲的乡亲,这一切让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于是,我萌生了回乡发展,用自己所学改变家乡的想法。
当我把想法告诉父母时,迎来的却是劈头盖脸地一顿痛骂,“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放着大城市好好的工作不干,却要回到大山里来,让我们这张老脸往哪搁?反正我们不同意”。为了打消我的念头,父母还动员亲戚朋友劝我,一时间让我陷入苦恼中。
正在我纠结犹豫时,回想起当时看到的一则消息。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回信,勉励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我茅塞顿开、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回村的信心和决心。回到基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改变家乡不正是我所渴求的吗?于是,我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回村,经过组织层层选拔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启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之路。
回村之初,现实给我浇上了一盆冷水。因为没有太多经验和市场调查,产业项目一直定不下来,几乎天天都在外面跑,人晒黑了不少,罪遭了不少,气受了不少,却没找到好的路子。一时间,村里说啥的都有,有乡亲们在我背后指指点点,有说我想挣名声捞好处的,有说我不懂农村瞎折腾的,让我压力山大。
为什么别人能干成,我却干不成?带着困惑,我到邻近的坎子山村,向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魏登殿同志请教,魏书记说得很中肯:“光靠脑壳儿热是搞不成事的,得看适合发展啥。”是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冷静下来,开始认真地学习全国各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既有湖北省内的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凭借小龙虾在全国火爆出圈;也有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将地方特色的青梅产业做大做强,走上了致富路;还有浙江省滕头村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村”......无一不是以地方特色资源为支撑发展起来的。
三位全国党代表共谋产业发展计划。魏登殿(中)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胡安梅(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说干就干,我们开始大量走访调查,寻找适合小新川村发展的路子。小新川村地处秦巴山腹地,山多地少、坡地多平地少、背阴地多向阳地少,最高海拔1799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产量较低,但适宜中药材生长,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的五味子枝丫藤蔓。
五味子因其果实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而得名,既可作为中药材,也可制成五味子茶、粥等食品。每年从盛夏到深秋,村里许多老人、小孩都会上山采摘野生五味子,是村民熟知的一种“土特产”。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回暖,五味子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前景好。经过一番调查,我们认为发展五味子产业大有可为。
想要发展好五味子产业,并不是移栽那么简单。我们本地五味子属于南五味子,药用价值偏低,要想真正地做到效益最大化,必须选种北五味子。我发挥以前从事销售行业的经验,只身前往各地选种子、学技术、找市场。半年时间里,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去东北的那次。2014年10月,独自一人从村里到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汽车转火车,火车又转汽车,花了三天两夜才到目的地。下车时,既疲惫又忐忑,看到眼前的环境,生怕选不到合适的种苗,让老乡们失望。
庆幸的是,这一趟没白跑。在当地种植户的带领下,我在那里一待就是37天,吃住都在农户家里,全程参与选种、洗种、浸种、催芽等育苗细节,基本掌握五味子育苗技术。
回家后,我们开始在村里小范围试种,并尝试南北五味子套种,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更适合本地的种苗。白天除了忙村级事务,一有时间便泡在试种基地,观察和记录情况。2015年9月,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种苗,让我看到了希望。
2015年12月,我参加了湖北省专门为支持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举办的“扬帆计划”,我们的秦巴山区北五味子产业化扶贫项目从8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得到10万元奖励资金。有了种苗、有了资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我们立足鄂西北地区广大山场资源,在“土特产”上做文章,依托一方水土、找准地方特色、依靠产业支撑,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二、发挥“特”的优势,带动群众增收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始终没有忘记,回村的初衷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但发展产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商议时,大家都认为发展五味子好,但是种苗培育出来后,很多群众“变卦”了。一方面,栽种五味子见收周期长,前几年难以见收。另一方面,群众担心市场没有保障,种了销不出去。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
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我们决定从村里的老党员入手,发动老党员带头栽种五味子。有事没事就去找他们闲聊,甚至主动帮他们干农活。经过多次“软磨硬泡”,老党员郑传记终于道出实情,他说,“其实大家还是担心销路问题,你看我们早年栽了这么多柿子树,一到冬天上了霜红彤彤的,卖不出去只能看着干着急。你要是能有办法把柿子变成钱了,我就带头跟你干。”
当时满心想着尽快推广五味子产业,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挑战”。第二天,便带着2名伙伴到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考察学习,认真了解柿饼加工产业,随即决定从当地采购了20台柿饼加工机械。回村后,我们就开始大量收购柿子,加工柿饼、柿子酒。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产品受欢迎,就必须要有自身定位和产品特色,除了注重品质,我们在包装和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因为柿子的“柿”与故事的“事”谐音,而七夕文化又是郧西县最响亮的文化名片,我们便将七夕文化融入其中,专门设计了品牌商标,并取名“七夕故柿”,产品一上线,就深受客户欢迎。不仅完成了老党员郑传记交办的任务,一举还盈利了8万多元,“七夕故柿”也成了我们周边几个村一大支柱产业。
看到满山的柿子变成大把的票子后,乡亲们纷纷称赞说“强娃是个靠得住的小伙子”。很快,郑传记、朱增武等5名老党员率先加入了五味子试种队伍。我们每培育出一批种苗,便会先分一部分苗子免费发给群众,尽量带动更多村民栽种五味子。同时,经过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与栽种五味子的乡亲们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保证自己的收购价格比周边的药材商略高一点,别人收6块,村里收7块,别人收7块,我们就收8块,以此打消群众发展五味子的后顾之忧。
群众得实惠
在县、乡党委指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联农带农机制,免费为农户提供五味子种苗和种植物资,定期邀请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农户学会种植技术后,每户发展3—5亩,公司负责收购、研发和加工销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第一批成熟的五味子果喜获丰收,5组的石明洪老人是最先尝到甜头的人,仅发展五味子年均增收3万元,不仅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还供养小儿子读完大学。
有了成功的经验,栽种五味子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五味子基地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五味子产业已经辐射鄂陕两省三县18个乡镇的60多个村,吸纳社员308户,签约种植户782户,累计带动回汉两族群众发展五味子5000余亩,小新川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壳村”首次突破了20万元。
2017年5月25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获得了“全国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9月,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小新川村五味子产品在全国推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广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在发展五味子产业的过程中,村“两委”始终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党支部引好路,党员带好头,让“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干部群众一起干”,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乡亲们更是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三、延伸“产”的链条,拓宽发展思路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向精深加工发展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8年1月26日,我作为省人大代表参加了湖北省第十三届人代会,带着我们的五味子产品向省领导汇报了产业发展情况,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支持我们继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发展动力。
我们主动抓住机遇,用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在五味子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一方面,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创新改进种植模式和管护方式,在亩产增值上下功夫,用当地盛产的香椿树代替传统水泥桩,每亩地投入成本从5000元降低到1200元,收入从7000元增加到9000元。同时,每5—10亩五味子基地配置一笼蜜蜂,通过提升授粉挂果率,不仅每亩地至少增产20%,还衍生出五味子蜂蜜。另一方面,在产品加工上创新突破,探索初加工和深加工相结合方式提升产业附加值。初加工,即对新采摘的五味子按品质分类,品质好的作为水果,批发到西安农贸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品质一般的晒干成中药材,销往各地,目前市场行情为70000元/吨。在深加工方面,与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五味子红酒、五味子果茶等系列产品,统一包装销售。
在五味子产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选择的项目也不再局限于五味子这一种产业。
村里刘焕兵和刘焕春两兄弟,回乡共同创办了郧西联扶养羊专业合作社,养殖郧西特产马头山羊2000余头。村民翁新彩发展烟叶120亩,蔡荣兵养殖中华蜜蜂375箱,程玉全养殖生猪1500余头……千亩中药材、千头生猪、千头马头山羊、千亩烟叶的“四千产业示范村”初具雏形。
“四千产业示范村”是指:千亩中药材、千头生猪、千头马头山羊、千亩烟叶
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22年我非常荣幸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成为我们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这个偏远乡镇走出的第三位全国党代表。
近两年,小新川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红二十五军进入鄂西北第一村,2023年,在中组部关心支持下,小新川村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目前正在对境内的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村内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新川村会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更好融合,真正实现村级组织强、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优、绿色发展旺、社会风气好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回顾我回村这十年,见证了国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转变、农村的巨变,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变美了、产业变强了、村民变富了,这些变化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发挥,得益于亿万群众共同参与。下一步,小新川村将顺时而动,乘势而上,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以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