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到陆地,从滩涂到都市,上海为什么叫上海滩?
上海天际线举世瞩目,几千年前第一个露出海面也是陆家嘴吗?
上海软土地质和陆家嘴超高层建筑群,违和吗?
上海地面一直在沉降吗?人力能干预吗?
……
3月29日下午,地大上海校友会在地质大厦举办“沧海桑田·城市脉动——上海地质演变与城市发展”主题沙龙。
本次活动邀请了1995级校友、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史玉金主讲。2024届广电专业李虹佳校友主持。百名校友及家属参与,小朋友与家长们积极互动提问,共同探索地质科学与城市发展的深层联系。
本次分享聚焦三大问题,分别是“上海是怎么来的”、“上海地质与城市建设”以及“上海城市安全”,分享内容分别从上海地质变迁、软土地质和陆家嘴建筑以及地面沉降三个角度展开生动探讨,“上海地质之旅”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奋斗扎根的这片土地。
史玉金校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通过视频图片以及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领略了上海的成陆之旅,生动还原了这片土地从古海洋到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详细阐释了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揭秘了"上海滩"之名的地质渊源。
在“上海地下之旅”篇章中,史玉金校友通过地质剖面图,直观展现了陆家嘴地区复杂的地下构造。他以陆家嘴超高层建筑群为例,系统讲解了软土地基处理的核心技术:从桩基选型到沉降控制,从土体改良到实时监测,层层拆解地质工程如何为摩天大楼筑牢根基。通过工程案例,生动诠释了地质勘探的关键作用。
当屏幕上出现小人乘坐电梯直达地底的视频时,现场小朋友们更是热情高涨,争相举手提问:“为什么高楼不会陷进土里?”“为什么地下还有水”……童真的问题引发阵阵笑声,史玉金校友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的语言,用通俗比喻一一解答。
围绕“上海沉降之旅”的主题,史玉金校友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的成因与防治,讲解了上海市人民对抗地面沉降的经历,通过“做体检”、“找病因”、“开处方”、“建机制”等“组合拳”,对症下药联防联控,成功解决地面沉降这一难题。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大地保卫战",不仅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坚持,更彰显了地质科学服务城市发展的重大价值。正如史玉金校友所说:"每一毫米的沉降控制,都是我们对城市未来的责任与承诺。"
整个分享通过“科学原理+工程实景+互动问答”的模式,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每一栋冲破云霄的摩天大楼,都凝结着地质工作者“与大地对话”的智慧。而小朋友们踊跃的提问与专注的眼神,更让人看到地质科普薪火相传的希望。
在热烈的问答环节,现场的小朋友们展现出惊人的求知热情。稚嫩的手臂如雨后春笋般举起,此起彼伏的"我知道!""我我我!"让主持人应接不暇。
上海校友会秘书长程亮为分享人史玉金和主持人李虹佳颁发了精美的纪念证书,这份简单而隆重的仪式,不仅是对个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校友会理念的最好诠释。正如程秘书长总结所说:"每一本证书都是薪火相传的见证,期待更多校友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也是上海校友会首次聚焦“地质”,是一次专业、行业和情感上的回归,回到我们地大的起点。沙龙呈现特色鲜明的地大属性,独一帜。沙龙活动柜不仅带我们穿越了上海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时空长廊,更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与脚下土地相互成就的动人故事。从滩涂到都市,从沉降到安全,每一寸土地的背后,都凝聚着地质人的智慧与坚守。我们再一次为地质人、地大人感到骄傲!
本次分享活动得到了诸多校友支持,在此特别感谢:
杨维江校友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策划;王寒梅、王军校友为活动协调提供了优质场地;姚正源校友精心策划了沙龙活动的宣传工作;封陈寅、崔少乾校友设计制作了精美的邀请函和荣誉证书;李剑赟校友协调活动人员安排;赵宇校友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郭兴民校友及其家人为活动精心准备了暖心礼物,更要感谢陈磊会长、程亮秘书长等校友会理事会成员的全过程指导。
再次感谢玉金校友的倾情分享,也感谢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校友以及小朋友,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关注和支持校友会的活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 | 赵宇
文字 | 李虹佳
审核 | 杨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