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中国地质大学云南校友会协同校友企业开展施甸县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帮扶活动。12月28日至29日,云南校友会会长费宣一行14人前往施甸县面向施甸二中、施甸特殊教育学校、由旺镇杨家村烈士遗属及贫困老人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施甸县委县政府、教育体育局、由旺镇政府,我校定点帮扶成员施甸县副县长田永常、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副校长钟逊、驻村第一书记李云飞全程陪同。
12月28日中午,云南校友会一行乘坐高铁抵达保山市施甸县,首先到达学校驻村点杨家社区。施甸县副县长田永常和驻村第一书记李云飞两位挂职干部介绍驻村帮扶成果:2021年,“地大科教融合创新试验基地”获批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2022年10月,“科教融合创新试验基地”在杨家社区顺利竣工并正式启用。邀请地大团队编制《社区实用性村庄规划》,领办“施甸县鼎辉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获保山市乡村电商示范点”、“保山市基层党组织创新示范培育点”“施甸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创建点”举办“施甸县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组建“留守儿童合唱团”,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科教融合创新试验,援建农用蓄水池、道路亮化、村部餐厅和富硒青豌豆等种植基地,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11月,学校与施甸县校地合作实践基地获评全国首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实践基地。
云南校友会开展了烈士军属、贫困老人和学生的慰问活动,并举行“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校地合作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第二站,云南校友会来到了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田永常副县长从科技帮扶、教育帮扶、驻村方面介绍了定点帮扶施甸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李玉泉书记和钟逊副校长介绍了受帮扶以来学校硬件和多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转变:学校先后派出4名优秀教师到施甸二中担任校长、副校长,创办地大实验班,持续改善教学条件,援建操场、智慧教室、澡堂等,特别是建成“滇西地区完全中学第一座标准化户外攀岩基地”,举办施甸县首批“国家攀岩指导员培训”,举办保山市青少年攀岩比赛,推动施甸二中特色体育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升初中招生水平和中高考成绩,先后被省教育厅、省妇联、保山市评为“云南省家庭教育创新实验基地”、“保山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保山市首批艺体特色学校创建单位”、“云南省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学校”。
云南校友会会长费宣肯定了学校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美学教育。他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鼓励学生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探索精神,励志为祖国和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南校友会为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捐赠了课桌椅50套、床20套,价值30000元,为特困学生捐赠了爱心助学金5000元,捐赠费宣地质科普、探险方面的个人专著一套。爱心捐赠不仅在物质上进行帮扶,更在精神上点燃了孩子们追求梦想的动力。
第三站,云南校友会来到了施甸县图书馆,参观了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援建的地质文化科普中心,并深入了解“地球科学+”帮扶路径、“援派干部+科研团队”的帮扶模式和“地质马车”理念:即“农业地质”“文旅地质”“康养地质”“体育地质”“能源地质”。
第四站,12月29日上午,云南校友会来到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云南校友会为学校捐赠价值7000元的生活物品和费宣会长个人地质科普专著,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5000元的爱心捐赠款。捐赠仪式结束后,参观了特殊学校教学设施,看到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满含心血的手工艺品,深切感知到特殊学校的教育服务风貌,领悟到了特殊教育事业是爱心与责任交织的伟大工程。
第五站,云南校友会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了善州林场参观学习。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云南校友会一行学习了杨善洲同志一生的光辉事迹,领悟到了杨善洲“对党忠诚,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云南校友会通过此次教育帮扶和乡村振兴的参与,深化了校地合作,增强了云南校友会服务地方建设的能力。
图文来源 | 云南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