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所有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约40亿年至35亿年前,从最低等的原核生物蓝藻和细菌到高等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再到最高等的植物——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古生物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化石。
逸夫博物馆收藏了叠层石、轮藻、木贼、金鱼藻、脉羊齿、格脉蕨、阔叶格脉蕨、大同锥叶蕨、蛇不歹毫士曼蕨、中华薄果穗、苏铁杉、披针型林德勒枝、拟轮叶、茨康诺斯基叶、芦木、燕辽中华杉、薄氏辽宁枝、碳化木、硅化木、钙化木等种类繁多的远古植物化石,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叠层石
地球上最古老的“准化石”
▲高达3.5米的蓟县叠层石 张凡摄
轮藻
破译远古水体环境的密码
▲磁县轮藻化石 李富强摄
▲现代轮藻 图片来自网络
地衣
地球上仍保持
生命活动的先锋生物
蕨类化石
揭开热河生物群的神秘面纱
木贼
既可药用亦可布景的植物
▲木贼类、似木贼化石
▲现代木贼
似银杏和北方拜拉
“活化石”银杏的远古亲戚
▲似银杏化石
▲红军桥边美丽的银杏树 王俊芳 摄
在侏罗纪时代,分布着大量的似银杏。在逸夫博物馆四楼就保存着一块由古生物教研室捐赠的似银杏化石,它与银杏属植物的外形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在角质层特征或其它解剖学特征上却有着重大差别。
脉羊齿
石炭纪陆生植物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逸夫博物馆珍藏的这块脉羊齿化石,产自于我国重要产煤区——山西,由我校古生物教研室捐赠。
金鱼藻
全身是宝的清洁工
碳化木
万年碳化成一木
硅化木
不可再生的远古奇珍
因其独特的成因,硅化木是不可复制的,每一块硅化木都有独一无二的面孔。硅化木揭开了古老树木生长之谜,见证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记录了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宝贵信息,是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是研究动物与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钙化木
讲述地大人
寻找战略能源的故事
▲钙化木化石
上一篇: 地学与艺术交融: 一本科普书再现2.5亿年前的植物世界
下一篇: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