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贡献基层 >> 正文
周先军校友
发布日期:2015-03-09   浏览次数:

周先军:野外的拓荒者 最美的地质人

周先军,男, 江西省兴国县人,197311月出生,中共党员, 1998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矿产勘查专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总工程师兼地质勘查院院长。他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16年来,心中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地质事业的执着,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为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的地矿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发现和填补江西省紧缺陶瓷资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2009年—2013年连续5年被评为队优秀个人和局先进工作者,并在20105月获得了第八届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硕果累累

大学刚毕业时,全国的地质找矿行业处于最低潮时期,为此他先后在矿山地质、工程地质等地工作过,直到2005年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出台后,他才开始真正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队地质勘查负责人从事一队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起步虽晚,但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地质勘查成效显著。2006年上半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项目小组的年轻成员,完成了万年县大山村钨矿地质项目的普查,发现了5条钨矿体,并提交了普查地质报告。2006年下半年至200712月,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弋阳县信排山银铅锌矿普查项目,新发现了2条品位较高的银矿体,提交一个小型银铅锌矿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2007年,他根据区域地质成矿条件,选区选点为单位成功申请了13个探矿权,实现了探矿权从无到有;另外,为社会单位成功申请了15个探矿权。2008年完成了一队自有探矿权——金溪县芳沅金矿普查项目,并发现了3条金矿体,提交了普查地质报告。

20112月至20135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抚州市临川区千子岭—东乡县余坊铅锌矿普查,20136月转为详查,发现了厚大的半隐伏铅锌矿体,预测可提交一处具大型远景规模铅锌铜矿床,实现了该地区隐伏、半隐伏铅锌铜矿重大找矿突破。

20117月至20134月,主持完成了贵溪市占山元铁矿调查评价项目(省地勘基金项目),提交了1处“新余式”沉积变质磁铁矿床,该成果为拓展赣中“新余式”铁矿层(向赣东地区延伸)的找矿空间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20115月至20147月,主持完成了东乡县船岭铅锌矿普查,经过扎实的地质研究,对火山岩下部老变质岩进行探索,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具一定规模的铅锌矿体,为区域上寻找类似矿床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28月至现在,主持崇仁县聚源矿区钨矿资源储量核实工作,通过转变找矿思路,从前人单一评价石英大脉型白钨矿变为综合评价石英细脉、网脉型白钨矿,矿区钨矿资源远景规模预期将达到大型以上规模,资源储量将增至10余万吨,矿区找矿将取得重大突破。

20129月至201410月,主持弋阳县狮子包—铅山县山头棚铁矿调查评价项目(省地勘基金项目)工作开展,发现一处具中型远景规模的沉积变质铁矿床,初步估算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

地质报告编审详实严谨。2006年以来,他带领年轻同志完成了近六十个各类地质报告的编写,这些报告均顺利通过评审,得到省内外专家、同行好评。他编报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严肃、谨慎、认真、仔细、真实是编写报告的前提”。其中200711月组织人员在1个月内完成了“江西省东乡县枫林铜矿区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此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一次性通过,得到业主好评,获得2008年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技术成果二等奖。

省地勘基金项目成果显著。20093月,江西省景德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意味着世界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因资源枯竭而面临产业转型危机。“瓷都”美誉的景德镇优势传统产业该何去何从?景德镇是否将退出陶瓷产业的历史舞台?我国优势传统的陶瓷产业是否意味着将失去一个主要的产业基地?这一系列重大、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地质工作者的面前。为此,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紧缺和优势保障工程”,成立了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一队抓住省地勘基金项目的起步运作机会,成功承揽了弋阳县大源岭瓷石矿普查这一地勘基金项目。

20097月至200912月,周先军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弋阳县大源岭矿区南段瓷石矿详查,提交(332+333)瓷石资源量达2亿吨;之后于20102月至12月完成了大源岭矿区北段的详查,提交(332+333)瓷石资源量达4亿吨;至此,大源岭矿区提交(332+333)瓷石资源量达6亿吨,为全国第一大优质瓷石矿,初步估算经济价值超过1000亿元。该成果被列为江西省地勘基金项目2009年和2010年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成果之一,为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基地。该成果得到江西省、国土资源部相关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这一瓷石矿床的发现,意义重大,得到了江西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因为这个矿床的发现不仅为景德镇国家级陶瓷产业基地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瓷石原材料,迅速摘掉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这顶帽子,同时为省内高安、丰城等其它城市和广东、福建等外省的陶瓷产业提供了原料保证。这一发现,也化解了“瓷都”景德镇产业转型和资源枯竭危机,给景德镇人民、江西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带来了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福音。同时,也巩固了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阵地,对江西省甚至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它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陶瓷产业走向世界。

忘我工作,乐于奉献

周先军是江西省地质勘查战线上青年地质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十几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忘我工作,乐于奉献于地质事业。

献身地质事业。在周先军的一年中,有10个多月的时间是在野外崇山峻岭的项目部度过的,家对他来说就象旅馆一样,来去匆匆。他与大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常说“我是大山的儿子”。为了把地质项目做好,20008月,在孩子出生不到5天他就又出野外了,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以至于孩子会叫爸爸时,见到戴眼镜的就叫“爸爸”(周先军平常戴着近视镜)。远不止这些,在他爱人生病做手术时,由于没人照料,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天让朋友来照顾爱人,自己晚上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一边照顾爱人一边工作,直到深夜。想到这些,他的心就隐隐作痛,谈到这些,他的泪在眼眶打转,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不起爱人。但他一门心事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他坚持并要求年轻人员做到,地质工作多出野外,到野外多爬山,爬山时多观察,观察时多记录,只有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惊喜。有时,为了弄明白一个地质现象,他在山谷密林中一走就是一天……。

苦中作乐,累中找甜,身先士卒。周先军干地质工作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他常说:“干地质这行当,没有成果时有苦有累还有遗憾,有了成果时苦中累中有乐也有甜”。有的项目驻地到野外工作地点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为了把当天的任务完成,他就和队员们背着干粮和水壶上山,不管多晚,任务完成才返回;有的项目地质填图时要攀爬悬崖陡壁,有的测量点要从根藤丛林中爬行穿越。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奋斗精神,是地质队员的优良传统和必备素质。有一次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他被毒蜂蜇得脸肿得像个大面包,持续肿痛了一周多时间,但他涂点药依然奋战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他有坚强的毅力,从不叫苦叫累,他脚底下长得几十个趾疣,叫青年同事们看了都心疼,队员们劝他休息,但他还是和年轻人员坚持跑野外。单位的年轻同志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他白天爬山,晚上安排部门的各项工作和其它地质项目,有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晚上觉也睡不着。

周先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在野外一线,不管是翻山越岭的地质填图,还是路途遥远的编录采样,以及相对复杂的储量计算等工作,他都坚持自己动手、身先士卒,模范表率。一方面他积极发挥自身业务技术的特长,把好地勘业务技术关口,另一方面又耐心细致地传帮带其它队员,尽快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的其它人员综合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明显的增强,团队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越来越浓,团队的和谐气氛越来越浓。他常常把年轻人员召集在一起,和他们吹牛、娱乐,他们上山经常唱的一首歌是《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他经常给年轻的同志说的一句话是:“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他要求自己和部门其他成员处理好三个重要的关系: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勤奋执着,献身地质

周先军爱学习、肯钻研、重事业。他的进步是努力学习和钻研的结果,他的成功是勤奋探索和智慧的结晶,找矿是他的最爱。

地质找矿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潜心钻研有关资料,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老专家和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注重在干中学和学中干,边学边干边实践,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周先军希望继续带领其他年轻的地质队员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各个项目取得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为振兴有色地勘产业,造福江西全省人民,为我省地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这就是周先军,一个苦干、巧干、能干的优秀地质工作者和最美地质人。他是新时期我省青年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我省地质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我省有色地质勘查工作者的学习楷模。他心系祖国地质找矿事业,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积极献身于地质事业,展现了我省地质工作者的爱岗敬业精神,彰显了我省当代青年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当代青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现阶段当代青年强烈的使命感及责任感。2014-12-24人民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