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贡献基层 >> 正文
张国旗校友
发布日期:2019-06-27   浏览次数:

【地大故事之张国旗雕像】化作春泥更护花

工程楼后有一座半身雕像,这是地大第一座以真人为原型的雕像。他剑眉星目,眼神坚定,双唇微闭,一身正气。他叫张国旗,是我校原水文系051855班学生,从雕像日期上看,这个人在世间仅留下了33年的足迹。学校为何会为一位普通校友塑雕像?他背后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张国旗1968年出生在山西陵川县附城村,9岁丧母,14岁丧父,由经济不宽裕的哥哥姐姐养大。太行山区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常年干旱,人畜饮水困难,姑娘们只有在出嫁那天才能去县城洗一次澡。他从小目睹乡亲生活的艰辛,希望自己考上能学会找水的大学,学成归来为乡亲们找水。

1985年,张国旗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我校水文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据他当时的辅导员、现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的储祖旺回忆,张国旗是一个十分朴素、本分的农村伢,话不多,学习十分刻苦。大学毕业分配时,山西省水利勘探设计院点名要他,晋城市水利局也向他投出了橄榄枝,但他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讶异的决定——回家乡陵川县水务局做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说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初上大学的初衷,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乡亲们告别缺水的生活”。

由于基层单位待遇不高,陵川县水务局很难招到地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张国旗的到来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张国旗在单位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一个人,简单的工具,翻山越岭,勘察找点,不畏艰难。运用专业知识,他让太行山陵川县18个乡的村民们结束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厄运,让人们喝上了干净、放心的甘甜水,而他自己,也成长为“陵川县历史上没有过的水利专家”。

2001515日,张国旗在西石门村检测新砌成的77米水井,进行提引水的技术测设作业,他和村支书、村委主任一起乘吊笼下了井,大约10分钟过后,井里传出轰隆一声闷响,铁钢绳剧烈抖动,井壁坍塌,为保护一起下井的两名村干部,张国旗被石头砸中头部以身殉职,年仅33岁。

张国旗最要好的同班同学、现就职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邓宏告诉记者,张国旗去世后,他去陵川为好友送行,看到他家里的一幕让他难过不已。结婚十多年,张国旗一直住在妻子仇小芳的单位——县教师进修学校用两间教室并成的职工宿舍,几件过时的破旧家具是结婚时妻子的陪嫁,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25英寸彩电,那还是从商店向一位姓李的老板佘回来的,家里桌上、床上、柜里放的都是水利专业书。作为工程科科长,张国旗对工程发包、机械材料购进及拨发都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可他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

“他真傻,别人都是千方百计找关系离开这个穷地方,他明明有机会却还是要待在这个穷山沟里!他的淳朴、无私让我们这些同辈人汗颜。”邓宏说。

2006年,以张国旗为原型的故事片《红山雨》在全国上映,感动了所有人。我校数十名山西籍学生在内部群上发起“为张国旗树立雕像的倡议”,还印了不少海报在校园中张贴,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响应,学校在第59次校务会上对此事予以批复。时任副校长的王焰新自始至终大力支持此项活动,并以个人名义捐款2000元,地大山西籍学子捐款近2000元,山西籍校友郭晖捐款4万元。

200751日,张国旗雕像树立在了工程楼后,他成为了学校永远的一份子,他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了地大。

张国旗去世后,陵川县投入3亿多元基本解决了全县人畜饮水问题,当地群众都喝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未完成的遗愿已经达成,他在天之灵也应倍感欣慰了。(转自地大之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